音樂粉 > 音樂教程  >  唱歌技巧  > 美聲唱法 > 美聲唱法的起源與特點探析

美聲唱法的起源與特點探析

  • 人氣:927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19-02-27 05:40:01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我的腦海中就一直刻畫著這樣一幅夢想的畫面:我站在萬人矚目的舞臺上,穿著黑色禮服,神采奕奕地唱著美妙動聽的歌曲,那種讓人聽著無比舒服的聲音是那么地高雅和神圣。后來我在不斷地成長中知道了那是美聲,當然我只膚淺地感覺到它的意義就是美好的聲音,直到現在,我走進了專業(yè)學習美聲歌唱的殿堂,這才有機會學習更多的關于美聲唱法的音樂知識,但長久以來我只注重了美聲唱法的技術性學習,卻從未去探究一下美聲唱法的起源與它真正獨具一格的特點,所以借此機會,我想真正深入了解一下美聲唱法的歷史文化與特點,這不僅會開拓我的知識眼界,也能對我的今后的聲樂學習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一、美聲唱法的起源

  美聲唱法,又稱柔聲唱法,實際上是從西歐專業(yè)古典聲樂的傳統唱法發(fā)展而來,在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中逐步形成,隨著時代的進步、歌劇的發(fā)展,美聲唱法的歌唱技巧和藝術風格也隨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并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符合人聲表現規(guī)律的科學體系,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賞識。

  美聲唱法這種美好的傳統歌唱學派最早起源于歐洲地中海美麗的半島國家——意大利,并在十七世紀內傳播至意大利的主要音樂中心:威尼斯、羅馬、那波里等地,后傳入米蘭。從十四世紀初到十七世紀初,由于手工業(yè)和工業(yè)的興起,資本主義的萌芽在歐洲產生,而意大利就是歐洲資本主義萌發(fā)最早的國家。新興資產階級為了新文化的需要,就興起了歷史上有名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即是要復興古希臘的文化,沖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從而達到建立新文化的目的,這就是美聲唱法淵源簡要的政治背景。

  在音樂上,總的來說是從古希臘的吟唱史詩及古羅馬的頌歌,到中世紀的圣詠和復調合唱,再到十六世紀末的抒情性音樂劇(歌劇)的興起,歌唱的形式經歷了一個從獨唱發(fā)展到合唱,再發(fā)展到了比較高級的獨唱的過程。尤其是早期的歌劇(抒情音樂?。⒁魳泛蛻騽〗Y合在一起,它的產生和發(fā)展,使得舊的宗教“圣詠”的復調合唱在新的歷史時期顯得單調而又乏味,所以成為音樂史上劃時代的創(chuàng)造,為美聲唱法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推動了聲樂藝術的發(fā)展。

  在歌劇產生之前,歐洲的歌詠活動是被宗教統治的,他們不準群眾集會時唱歌,更不準婦女演唱“圣詠”,這種封建禮教極大地限制了聲樂藝術的發(fā)展。教會之所以舉辦了許多唱詩班就是為了唱好“圣詠”,因此在演唱技巧的探索、鉆研和歌唱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都有過重大貢獻。但是,這種所謂的音樂學校主要是以童聲合唱、假女高音和閹人歌手為主的,雖然演唱的聲音諧和甜美,但缺少的是自然的人聲音色和雄渾的力度,因此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聲音是無法展現豐富多彩的人的情感世界的。

  美聲唱法歌唱藝術的發(fā)展是由復調音樂轉為單聲部旋律的變化而促成的。在復調作品中,旋律線由幾個不同的聲部唱出,形成一種復合音樂織體,而新的歌唱藝術風格則使某一單聲部的旋律居主導地位,由樂器或樂隊伴奏,歌唱家華麗的歌聲和高唱的技藝特點,就叫美聲唱法。十七世紀初的“美聲”已不再是那種敘述故事和吟誦詩歌那樣的獨唱了,它已成為一種新的學派,一種更富有表現力的聲樂藝術。

  歌劇形式誕生以后,音樂創(chuàng)作就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每個歌劇角色都有獨唱的主旋律,而獨唱這種新的藝術形式的誕生使得聲樂在表現人物的形象化和個性化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藝術魅力。而在美聲唱法形成的早期,意大利的大多數聲樂曲作者也是聲樂教師或者演唱者,這是因為當時培養(yǎng)歌手都要有在固定歌調上即興加花的能力,從小就在樂理、復調、和聲、對位、視唱、鍵盤、文化課等方面予以全面的訓練。因此,當時的歌手都具備作曲家的學識和藝術修養(yǎng)。他們理解噪音的天生規(guī)律,把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帶情感的聲音加入他們創(chuàng)作的基礎,同時又深知如何發(fā)揮聲樂技巧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所以他們的作品旋律既優(yōu)美動人又富于歌唱性。

  不僅如此,歌劇藝術形式的誕生還對演唱技巧的重大變革起了決定性作用,所以美聲唱法的形成也具有了歷史的必然性。經過了多少代人的改革、探索、研究的工作,意大利美聲唱法與它的藝術學派就在意大利的大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最終我們看到了今天的美聲唱法在歌唱技巧上的許多獨到之處,比如它能夠表現歌唱層次變化的豐富色彩;它可以精確地控制和調整發(fā)音器官的協調動作,靈活自如地操縱人聲樂器來表現高難度的復雜技巧,從而大大豐富聲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它能夠充分發(fā)揮共鳴效果,不僅加強了音量,也美化了音色等等,這完全都在使歌唱逐漸完美。歷史的長河就是在有規(guī)律的運行,美聲唱法符合聲樂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嗓音的發(fā)聲規(guī)律,從而在一頁頁的歷史篇章中保存下來。

  二、美聲唱法的特點

  (一)文化特點

  總的來說,美聲唱法具有豐厚的文化含量。

  美聲唱法伴隨著歐洲音樂文化同時產生、同時發(fā)展,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在所述美聲唱法的起源時就談論到它的產生是直接源于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的,而文藝復興運動是14-16世紀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始于意大利,之后很快遍及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它以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為標榜,沖破了近千年的宗教思想的禁錮,摧毀了嚴禁男女戀愛和婚姻自由的舊禮教,主張人的個性解放,形成了人文主義的思想體系,這樣豐厚的文化底蘊對于美聲藝術是有很大幫助的。

  因此,在一些進步文人、知識分子,比如詩人但丁、作家薄伽丘、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等的影響下,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批人文主義思想的音樂家佩里、卡契尼、卡瓦列尼聯合詩人里努契尼等,成立了“佛羅倫薩藝術創(chuàng)作小組”,創(chuàng)作了許多新的獨唱歌曲。1594年,佩里與卡契尼根據里努契尼的臺本創(chuàng)作出歷史上第一部歌劇《達芙妮》,首演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遺憾的是該歌劇曲譜已經失傳。之后的1600年,才再次出現歌劇《尤麗狄茜》,劇中出現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美聲唱法便隨著歌劇的興起應運而生,這與西方的文化內涵是有密切聯系的。

Powered by 音樂粉 www.ou93z.cn 備案號:京ICP備2024095045號-19

音樂粉所有資料均為網友制作、提供或從網絡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內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和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